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24
编号:13763104
探讨提高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治水平的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24
     【摘要】目前,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笔者认为,提高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水平应从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通过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保证采集的标本迅速送检;其次,检验医师要严格遵循指导原则,及时寻找出病原菌并报告出正确的药敏实验结果;最后,临床医师结合临床特征和微生物检验报告,作出迅速有效的诊断,正确选择抗菌药物。

    【关键词】细菌感染;感染性疾病;诊断与治疗

    感染性疾病曾是发展中国家死亡的首位原因,近二十年以来,随着抗菌药物和抗生素的大量涌现,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无数患者被治愈。但是,由于高效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免疫抑制药物的普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的逐渐增加,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呈上升趋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的提高,主要依赖于采集标本的迅速送检,检验医师对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临床医师结合临床特征和微生物检验报告作出迅速有效的诊断,正确选择抗菌药物。为此,笔者对于如何提高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采集标本迅速送检

    若细菌感染性疾病缺少病原学的检查,容易造成误诊和误治。现在仍有许多医院在细菌抗感染治疗上以经验用药为主,送检率较低。邢红霞等[1]人对2003年华北地区18所医院的调查显示,感染病例细菌培养平均送检率仅为27.04%,而平均阳性率仅为38.14%。

    医院应当根据卫生部制定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和笔者所在医院自身情况,制定出符合笔者所在医院实际条件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其中应当着重指出以下几点:(1)在抗感染治疗之前,应当迅速采集患者病原学标本送检;(2)若采集标本较为困难或患者配合不理想,应当在病例中指出,并写明原因;(3)若经验治疗疗效不佳,在得知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后,医师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4)若经验治疗疗效不佳,且病原学检查阴性时,应当重新送检;(5)医师若对检验结果有疑问,应当及时与检验技术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总之,通过行政管理和技术干预保障标本的迅速送检,提高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水平。
, 百拇医药
    2检验技术人员对于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

    一个好的检验医师,应当及时寻找出病原菌,对感染性疾病做出准确快速的诊断,并且报告出正确的药敏试验结果。虽然当前细菌分离水平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不同级别的医院之间仍存在着较大差距,其主要原因是专业技术人员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对于大多数病原菌,传统的涂片染色和细菌培养仍是最经典的方法。而且,许多研究结果显示,在检验之前抗生素的经验性使用是影响病原菌分离培养阳性结果的主要因素[3]。为提高细菌培养的阳性率,专业技术人员应当严格遵循卫生部制定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首先采集标本送检,及时接种,根据病情特点考虑特殊的病原菌(军团菌、放线菌、厌氧菌等),同时应当接种在特殊培养基之中。

    药敏实验结果对于指导临床用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卫生部规定,当前我国抗菌药的药敏试验应当严格按照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美国临床标准化委员会(NCCLS)文件的标准来进行试验。在药敏试验取得长足进步的今天,仍会出现药敏结果与临床表现不一致的情况,为此,检验医师应当了解各种细菌的耐药性,掌握各种药敏试验方法的特点和局限性,同时加强与临床医师之间的交流,积累经验,对于细菌的耐药性做出正确的判断。
, http://www.100md.com
    3临床医师迅速有效的诊断及对于抗菌药物的正确选择

    在得到送检标本结果后,临床医师应当结合临床表现和细菌分离和培养结果,做出迅速、有效的诊断,同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和临床用药经验,正确用药,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首先,在诊断上,临床医师应当对细菌特性、种类和耐药性试验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并非所有的阳性结果都完全可靠,有可能是污染,也有可能是应用抗生素后的菌群交替,应当结合病情具体考虑。其次,在治疗上,临床医师应当掌握各类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作用机制、主要适应证和不良反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药物。此外,根据病情的轻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等方面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和剂量,并根据患者用药各个时期的好转情况和临床病情作出调整。最后,制定给药方案,根据药效学/药动学(PK/PD)原理制定,PK/PD参数可以准确反映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和过程,特别是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该项参数与制定给药方案密切相关。如氨基苷类药物属于浓度依赖型药物,在很大程度上,药物的杀菌能力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应当使CMAX/MIC≥8,加大给药剂量而减少给药的次数,提高血药峰浓度,此外考虑到其肾毒性随着积聚量的增加而加大,因而最好每日给药1次。

    参考文献

    [1]邢红霞,张红鹰,张建.华北地区18所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调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9):858-86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5,14(2):13-18.

    [3]汪复.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几个问题.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5,5(1):1-3., 百拇医药(赵仙华)